德陽中學歡迎您!  今天:
          當前位置: 主頁 > 輝煌德中 > 杰出校友 >

          高2004級1班 張穎達

          時間:2014-06-05 11:11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

          姓  名:張穎達
          年  級:高2004級1班

          個人簡介

            在校園內(nèi)背著書包走來走去的學生,是很平常的現(xiàn)象。但是若背著一個攝影包,里面裝著沉重的攝影器材走來走去,這就顯得很另類了。高2004級1班學生張穎達就是這樣一位學生。背著相機到處走,一般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隨時攝下自己感興趣的景色、人物——作為新聞記者也好,“發(fā)燒友”也好,都是以攝影為樂趣。但是張穎達另有一種愛好,就是對相機本身進行鉆研、研究,琢磨相機本身的性能、特點,研究怎么沖洗、制作,這是從初一開始學校開設的選修課中攝影這一部分就產(chǎn)生的興趣。這種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轉(zhuǎn)成對器材的愛好,變成了“器材發(fā)燒友”,知識也增長了,技術也進步了,但是家里沒有那么多錢供張穎達發(fā)燒,所以只好背著父親給的沉重的珠江相機加上更沉重的長焦鏡頭在校園內(nèi)走來走去。
          到了2002年,數(shù)碼相機突然成了時尚,一下子變成可以為一般人能享用的東西,并且由于使用成本低廉,可以不受拒束的隨便照。張穎達萌發(fā)了一個想法,現(xiàn)在數(shù)碼單反相機那么貴,如果數(shù)碼相機取代傳統(tǒng)相機是大勢所趨,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的單反相機利用廉價的DC改造成數(shù)碼單反相機?
          這一想法和同樣迷于玩器材的高2005級學生馬笠軼一拍即合,雖然馬笠軼家境好得多,但是父母并不支持他玩器材,因為“玩物喪志”,會影響學習的。
          兩個學生并不為動,他們有自己的辦法,2002年暑假,說干就干,借了一部數(shù)碼相機,把它拆了研究其構造,通過一個暑假的不懈努力居然成功了,雖然外形還不那么完善,但是可以使用,效果也不錯,作為暑期實踐作品,可以向?qū)W校申報了。
          這件作品后來的命運,大致是這樣的:
          學校當然極為重視、關注。學校評為了一等獎,市里順利過關,也得到了不少改進意見。他們的闡發(fā)文章對原理、制作關鍵、過程描述得極為詳盡,占有的資料也很充分,甚至對技術推廣和市場前景也進行了設想,一切都很順利。
          但是兩件事極大的損害了這件作品的參賽前景。
          一是人家要數(shù)碼相機了,不得已,完璧奉還。這樣,實物沒有了,再找一個新的,甚至向數(shù)碼相機生產(chǎn)廠商求助,均無所獲。
          二是“非典”,2003年省上競賽取消,連向?qū)<耶斆骊愂龅臋C會都沒有了。
          既沒有實物,又不可能答辯,作品的價值打了折扣,雖然這件作品后來得了省上的一等獎,但是卻就此止步,甚至省科協(xié)副主席梅躍農(nóng)都一再的表示遺憾。
          不過對這兩個學生來說,得不得獎不關他們的事,他們也左右不了。通過這個過程,他們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數(shù)碼相機也好,傳統(tǒng)相機也好,就那么回事。
          馬笠軼后來到國外讀中學去了,他念念不忘此事,2003年底回國時給張穎達帶回的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個卡西歐相機,工包產(chǎn)品,僅400元人民幣。
          但是張穎達此時又有新的興趣了,學校采購了一套樂高電腦機器人積木,他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電腦機器人制作團隊。
          雖然說全國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已經(jīng)進行了三屆,但四川省卻是首屆,大家都沒有經(jīng)驗,甚至學校提供的教練也沒有經(jīng)驗。德陽中學這個團隊還是準備了三個項目,常規(guī)賽、競速賽和創(chuàng)意賽,盡管各自有不同的分工,但是團隊充滿了協(xié)作精神。張穎達在其中的貢獻主要突出在程序設計上,他不滿意樂高提供的那套程序,自己著手開發(fā)了一套程序,其特點是體積小,響應時間快,易于調(diào)試、改變,缺點主要是不是樂高的,所以對硬件的適應不是很好。這樣,常規(guī)賽和競速賽就走不遠了,而創(chuàng)意項目最后獲得了全國三等獎,這對于初次參加來說已經(jīng)不錯了。
          作為酷愛動手的張穎達來講,雖然幾次參賽都未能充分地證明自己的能力,但是,學校這種環(huán)境,對他來說已經(jīng)很不錯了,在學習與發(fā)明這兩件事上,要完全兼顧是很難的。當然他也是學業(yè)優(yōu)秀的學生,但是家長還有更高的期望值,所以在這一點上,他和家長不免發(fā)生一些沖突。父母倒也是很開通的,對學校組織的活動完全支持,但是有個輕重緩急,升學才是大事,他自己也明白這個道理,到了高三,雖然仍然背著相機在校園里走,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學習上了。
          2004年高考,他考入了川大,但他自己不滿足,還要再考一次,通過一年努力,他考上了山東大學。
          為每一個孩子提供成才空間,這是教育界的共識,但是,現(xiàn)實中還不能達到這一境界。現(xiàn)在的評價方式,是不是太窄了一點,我們是不是扼殺了太多的愛迪生?這一案例向我們尖銳地提出了這個問題。
          作為相對開明,相對寬松的德陽中學,在現(xiàn)有框架下盡可能給張穎達們提供了成才的土壤,但這畢竟是有限的,不得不受另外一些因素的影響,還是得納入單一的升學通道上來,所以體制才是決定一切的,現(xiàn)有的辦學體制盡管提供了一定的空間,但畢竟太小、太少了,不足以解決問題,這是令人遺憾的,又是令人無奈的。
          另一個問題,學習和創(chuàng)新,有無沖突?我們看到:消極的一面,時間上肯定有沖突,興趣轉(zhuǎn)移上也有沖突;積極的一面,確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在張穎達們身上我們看到,孩子一個小小的興趣,激發(fā)得好極有可能成為學習的動力,成為不斷尋求新知識的動力。我們認為,能自主的尋求新知比被動的被灌輸意義重大得多,反映到基礎知識的學習上肯定會主動得多。這無論是中學階段為進入高等學校準備基礎也好,還是進入高等學校乃至進入社會也好,這種獲取知識的能力尤為重要。
          所以“磨刀不誤砍柴功”。似乎是“不務正業(yè)”,但確是在務更重要的“正業(yè)”,智力本身是多元的,調(diào)動多種感觀來感悟知識既是必要的,也是為獲取多種知識、加以整合,從而形成多方面的能力所必要的。
          從這個意義來說,張穎達們在中學階段所獲,要大大超越他們的同齡人。

          (作者:admin   發(fā)布:管理員   修改:管理員)
          0
          ------分隔線----------------------------
          ------分隔線----------------------------
          相關閱讀:
          輝煌德中
          最新文章
          本周熱門
          亚洲色在线影院,韩国三级中文字幕不卡,99re只有精品动漫在线视频一区二区,少妇一级片无码免费高清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