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成人在家,成才在校,成長在社會。2023年初,教育部等十三部門發(fā)布《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意見》進一步強調(diào)了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的重要性,并要求學校充分發(fā)揮育人的主導作用?;诖?,德陽中學開展了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等系列家校共育活動。2024年新年伊始,為期3個月,共計10期的德陽中學家校共育線下的讀書會正式啟動。
本次研讀的書目是美國心理學家和情緒智力專家珍妮·西格爾博士的《感受愛:在親密關系中獲得幸福的藝術》。這本書提供了一些經(jīng)過實證檢驗的強大工具,幫助我們接納和體驗持久而有意義的愛,極大地改善心理健康、情緒狀態(tài) 和人際關系。對于正在面對青春期孩子,想要和孩子建立和諧親子關系的初中生父母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讀書會的成員是來自初2023級的12位母親,主持人是學校的專職心理老師卓偉。卓老師與波士頓、南昌、重慶四位同修集體備課,整個活動在督導老師呂玥全程觀摩和指導下進行。同時,參與讀書會的家長們簽訂了知情同意和保密協(xié)議。在專業(yè)和保密的情況下,家長們非常信任、開放地投入了讀書會。
每一次讀書會前,媽媽們會把本次讀書會的章節(jié)提前閱讀以便在讀書會分享,每次會后,媽媽們都會把讀書會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實修。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余,各位媽媽每周都非常認真地讀書,除特殊原因都完整地參與了10次讀書會,其堅持學習的精神令人佩服和贊嘆。媽媽們的熱情也感染著孩子。孩子們也會好奇,你們在我們學校學了什么呀,能不能給我分享一下呀?這無形中就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
通過系列讀書會,媽媽們普遍反饋親密關系、親子關系、工作關系都有非常大的改變,為她們的成長和進步開心。接下來分享她們的部分學習心得(為了保護隱私,名字均為簡稱)。
A的學習心得
一個偶然的機會,正處于焦慮中的我加入了一個特別的讀書會。轉(zhuǎn)眼間,愉快的讀書會即將結束,有種意猶未盡,依依不舍的感覺。在此用只言片語來表達我的讀書會感受。
感受之一:第一次讀書會上卓老師強調(diào),我們不是x班xx的媽媽,我們就是自己,每個人都把群名修改成自己的名字,互相以名字相稱。一直以來,在生活中,家長與家長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甚至孩子與家長之間都是以xx媽之稱,連自己都早已忘記自我,愛自己遙遙無期。卓老師帶領我們一步一步體驗和感受,懂得先愛自己,感受愛才能更好地給予別人愛。
感受之二:第二次讀書會有個體驗:兩人一組面對面手拉手,兩分鐘的自由交流,對方只能用眼神和面部表情回應。體驗開始之前對于社恐的我來說,面對一個不太熟悉的人說兩分鐘其實有點難,但體驗后我感覺到非常輕松,特別是那個擁抱,很溫暖踏實,感謝讀書會中小伙伴給予的關愛。
感受之三:在讀書會期間,卓老師強調(diào)最多的一個關鍵詞“察覺”,平常“大條”的我,沒察覺到我苦口婆心說的話不是親密關系中的人想要聽的,只是自己想表達;沒察覺、沒感受到壓力的來臨,造成情緒的突變;沒察覺到?jīng)]關注“人”,而是一直在關注“行為”。如果平時生活中關注細微一點,或許親密關系更好、幸福感更強。
感受之四:在卓老師的深度剖析中,讓我明白:對待青春期的孩子要若即若離,他需要的時候靠近他幫助他,不需要的時候遠離他并信任他能自己解決,糾正了我對孩子“抱緊”,隊友對待孩子“放養(yǎng)”的矛盾焦點。我想引申到其他關系處理中,也可沿用。
感受之五:在閱讀的過程中,無意識地把自己與書中的案例對號入座,如:在親密關系中給予了全部的愛,關系卻在不斷地遠離和失去;想得太多、做得太多導致愛得不夠,關注不到當下,缺失感受愛的能力。在卓老師的引導下,各位伙伴的交流探討中,讓我更好地理解書中所說關注當下,平衡自我、他人與情境;用“接納差異,理解對方”去解決不同需求而產(chǎn)生的沖突;表達中語音語調(diào)、語序、身體語言傳遞信息的重要性;童年的創(chuàng)傷不要強投射到親密關系中,學會自愈。
感受愛,給予愛,自己內(nèi)心充裕,別人身心愉悅,一件多么美好有意義的事。短暫的讀書會,讓我尋到了光,很想繼續(xù)追光……
B的學習心得
一、緣起
2023 年末,一個平常周末,開車途中,老師在群里發(fā)出一條讀書會報名消 息,來不及細讀鏈接內(nèi)容,搞不清狀況就迅速地搶報了名,此刻我僅僅是一名媽媽,想著抓住學習機會“充足電 ”,迎接兒子即將到來的青春期。讀書會開啟后,我認識了專業(yè)又親和的卓老師和十一位務實好學的媽媽。
二、改變
(一)身份
在讀書會上,我的第一個改變是身份,不再只是一名媽媽,而是想學習如何 更好地愛自己的我;想在親密關系獲得幸福的我;想在親子關系中傳遞愛的
我……
(二)意識
意識的改變源自一次課后作業(yè):刻意地覺察自己的壓力源,怎樣快速平衡?
提到壓力,猶如書中所說“許多人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究竟承受著多大的 壓力?!蔽页R詾槲疫@樣的閑人,沒有壓力可言,但通過卓老師課上的深度剖析, 引領我重新審視壓力后,我意識到,年少時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帶來的創(chuàng)傷性壓力,是我生活中很多情緒問題的根源,它切斷了我的情緒流動,讓我失去了感覺被愛的能力。
三、踐行
然而意識到問題所在以后,并不代表我能采取行動,因為涉及專業(yè)領域,我能夠運用的并不多,卓老師課上帶領我們運用書中“感覺被愛指南 ”這把利斧劈開冰山,從冰山之下的“我 ”出發(fā),帶入薩提亞的一致性原則——能平衡地兼顧自我、他人和情境。從改變溝通方式,語言次序等細微處入手。
四、思考
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思考:“我 ”想要什么,“我 ”能從他人身上得到什么?這些是不是“我”不應該希冀于從他人處得到的?如何內(nèi)求?
五、并不止于此
(一)“更多”卻“更少”
當我們沒有得到自己所需的東西時,“更多 ”就會讓人感覺“更少 ”, 比如有更多的朋友,卻沒有感覺到更多的安全和有價值,反倒感到更少的滿足,這不就是我所正經(jīng)歷的狀態(tài)嗎?我依然關心身邊的朋友,也會得到身邊朋友的關心,但因為體驗不到來自自己所珍視的人的被需要的感覺,所以滿足感更少。
(二)“越多”就“越強”
我們感受到的越多,感覺被愛的能力就越強,我們在感到悲傷的時候接受安慰,或者在別人悲傷的時候給予安慰,悲傷的一方就會感受到愛。這些告訴我:朋友相處有時是需要保持一定的邊界感,但忠誠于內(nèi)心真誠地去表達關愛,總是容易被人接受的,跳出內(nèi)心的小劇場,少一些精神內(nèi)耗,就多一分幸福感。
(三)幸福是什么?
早年間, 央視有個街頭采訪:隨機問路人:你幸福嗎?如果這個問題問到 我,我會如何作答呢?幸福的世俗定義是不是:一份好工作,有錢,有好伴侶……但積極心理學驗證得到的事實是:讓人們感到幸福的是與他人之間令人愉 快的交往。比如我在感覺輕松安全的讀書會中,是幸福的,我在感覺和和氣氣的家庭中,是幸福的。如果做到書中所講的要點,我想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愛:
1、放慢腳步,關注當下面對面的時刻,捕捉非言語線索(語氣、面部表情,身體接觸……)
2、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
3、接納差異,理解對方。
4、感覺被愛,把愛傳遞出去。
六、寫在最后
畢淑敏說:在生和死之間,是孤獨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愛,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溫暖的燈。這不免讓人覺得人生過分凄涼,但后一句的“真愛 ”確是人人都需要的,人人都可以擁有的。從今天起,雖然沒有面朝大海,但也要心中常開花。
C的學習心得
孩子上初中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天都在“趕”,趕著早起送她上學,碰上單位晚上有事情,就開始焦慮,今天不能和爸爸一起去接她,她會不會自覺完成作業(yè)。晚上接回家,她做作業(yè),我就在客廳守著,也不想干別的事情,等她睡覺躺著刷一會手機睡覺。每天感覺什么事情也沒干,但是卻很焦慮、很忙碌。除了操心工作的事情,感覺全部都是焦慮她的學習,尤其是第一次月考來臨,那種撲面而來的壓力,讓自己覺得喘不過氣來。
就這樣,我加入了學校的讀書會。以前我參加過其他的讀書會,大多是讀完一本書,大家在一起討論心得。但是這次讀書會卻不相同,第一次參加老師就讓我們簽訂了保密協(xié)議,并告訴我們這個讀書會是希望我們專注自己,去感受愛與被愛。我們12位媽媽,都是來自xx班的家長,第一次大家放下顧慮,分享著彼此和孩子,以及自己的感受,讓我覺得很放松。
孩子上小學和上初中,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小學她都聽我的,班上的小伙伴基本上都住在附近的幾個小區(qū),從小玩到大,她每天都很快樂。但是,初中以來,明顯感覺她很疲憊,可能是學習節(jié)奏的突然加快、學習科目的突然增多,她也還沒有完全適應,再加上陌生的同學和需要重新建立的友誼,都讓她無所適從。我發(fā)現(xiàn)女兒的脾氣漸漸地變得古怪,每天回家都在埋頭寫作業(yè),性情變得煩躁易怒,也不再跟我們分享她在學校發(fā)生的事情。
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的生活規(guī)律完全被打亂。我有隔天晨跑的習慣,周末還會和朋友們約著去進行12-15公里的戶外跑。喜歡跑步的人都清楚,除非下雨,我們都是不愿意在跑步機上跑步的,因為跑步機的運動效果比戶外跑差很多。但是自從她上了初中,我就堅持每天早上和爸爸一起送她上學,這樣工作日就沒有時間晨跑了,漸漸地身體開始長胖,而且在去年10月底和11月底的兩場半馬比賽上,我還跑崩了,在后半程心率上升,又累又疼地拖著身體堅持跑完。我以前每晚都會給在什邡的爸爸和媽媽打幾分鐘的電話,漸漸地我也不想打,因為我媽每天都會問孩子學習怎么樣之類的,感覺很煩躁。原本我打算在去年11月參加XX考試,交培訓費,堅持學習了一段時間,但是感覺效果很差,最后沒有報名。除了工作,每天守著她變成了我生活的動力,然后還因為她漸漸地不愿意和我溝通,我感覺整個生活都變得很混亂,不再受自己的掌控。
參加了三次讀書會,我就開始發(fā)現(xiàn)了變化。書中反復強調(diào)的,站到別人的角度去愛,同時要多去感受細節(jié),感受被愛,建立彼此愛的聯(lián)結。尤其是卓老師講到冰山圖的時候,我頓悟,孩子煩躁易怒,其實這個表象的背后是因為她壓力大,在這個學霸班級,自己不再那么自信,從小建立的友誼發(fā)生變化等等表象的映射。
我開始行動,每周六晚上六點半我要送她去學XX,我們約好每周六5點去“美食探店”,一周解鎖一個美食。我不再每天刨根問底地問她的學習,而是聽她給我分享,主動詢問她需不需要幫助。我也不再強迫她學習英語和背誦小四門,而是在她考試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一起探討“久久為功、滴水穿石”勝過“臨時抱佛腳”的道理。寒假,還帶她去了心心念念的XX。我不斷地告訴她不能否定自己,因為她其實很優(yōu)秀。雖然,偶爾她還是會心情不好,但是我覺得孩子回到了絕對信任我的狀態(tài),知道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她知道爸爸和媽媽都是她的港灣,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好孩子是在愛里成長的,好員工也是。我開始審視自己對待下屬的做法,我其實并不是一個非常善于表達和外向的人,經(jīng)常羞于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愛,所以大家都覺得我很嚴厲。我開始注意挖掘年輕員工的優(yōu)點,鼓勵和幫助他們成長。開始多花時間與老齡員工談心談話,了解他們的需求,尤其是生活上的,盡最大可能去為他們提供幫助。去年年底,我們單位的領導突然對我說“我發(fā)現(xiàn)你成長了很多,以前是不茍言笑的嚴厲,現(xiàn)在是很有溫度在管理,你的改變很大。”
感謝這場讀書會,10次,我一次都沒有缺席,因為不舍得。每周都很期待周二晚上與各位媽媽見面。現(xiàn)在我又恢復了晨跑,開始準備2024年的考試,開始學習瑜伽和冥想。開始學習更加平和地與孩子相處,雖然也還是沒有完全掌握方法,但是明顯地感受到我的心態(tài)在變,我會調(diào)整好自己與她一起面對挑戰(zhàn)、努力成長。
最后借用茶壽老人季羨林在他書中寫的話打個總結自古自今,海內(nèi)外,一個百分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不完滿才是人生。心態(tài)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wěn)定??v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在家長讀書會進程中,不斷地收到了來自學校的關心。學校政教處副主任蘇文娟老師,初2023級部副主任明向聰老師經(jīng)常來關心讀書會進展情況和家長們的需求。學校為讀書會的順利進行做好了充分的后勤支持。
2024年4月底,本期家長讀書會圓滿結束了,但家校共育,攜手助力孩子成長的橋梁一直都在,學校與家長將繼續(xù)默契配合,給到家長育兒支持和幫助,共同為孩子們的美好未來保駕護航。
文|卓偉
圖|黃婷
制作|張詩笛
初審|蘇文娟
復審|楊煦
終審|曹韓軍